国内6G网络将于2030年实现商用 助力实现“万物智联”
6月6日,IMT-2030(6G)推进组正式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预计2025年后,3GPP国际标准组织将启动6G国际技术标准研制;2030年6G将实现商用。
6G在5G基础上,将从服务于人、人与物,进一步拓展到支撑智能体的高效互联,将实现由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迁,成为连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将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并且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做出贡献,最终将助力人类社会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愿景。
5月12日,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主持召开5G/6G专题会议,要求IMT-2030(6G)推进组进一步提前谋划,加强研究,稳中有进推动6G发展。一是深入开展6G应用场景研究。在现有5G的基础上,结合技术演进、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未来6G的愿景需求和应用场景。二是着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围绕太赫兹通信、通信感知一体化、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等6G潜在技术,主动谋划、前瞻部署、厚植根基,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积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此次白皮书提出,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业务应用。
具体而言,云化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等沉浸化业务应用将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满足多重感官、情感和意识层面的交互需求,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娱乐生活、医疗健康、工业生产等领域。
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等智慧化业务应用借助感知、智能等全新能力,在进一步提升6G通信系统性能的同时,还将助力完成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推动人类进入虚拟化的数字孪生世界。
全域覆盖业务借助6G所构建的全球无缝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使得地球上再无任何移动通信覆盖盲点,6G业务将提供更加普遍的服务能力,助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6G将在5G基础上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跃迁,因此5G的成功商用,尤其是在垂直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为6G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对于6G频谱资源问题,白皮书提出,6G将向更高频段扩展,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其中,低频段频谱仍将是6G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毫米波将在6G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将重点满足特定场景的短距离大容量需求。
关于6G智能化演进问题,智赋万物、智慧内生将成为6G的重要特征,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引发网络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创新。
6G将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白皮书表示,未来的6G网络仍将以地面蜂窝网络为基础,卫星、无人机、空中平台等多种非地面通信在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星际迷航》首映以来的半个世纪里,该科幻影视系列影片中出现的许多遥远未来的技术,现在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3月2日,6G概念股大幅走高,国脉科技(002093.SZ)、本川智能(300964.SZ)在上午即强势涨停,带动板块整体上涨。消息面上,工信部前一日(3月1日)表示,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作为5G的下一代通信技术,6G有何特点,中国在6G研发上有哪些领先成果?谁又是可能的受益者?
当我告诉人们我从事专注于汽车安全的半导体行业时,他们通常认为一定会涉及汽车报警和车钥匙。尽管汽车盗窃仍是一个合理的担忧,但与内部电子控制单元(ECU)及其车内外通信相关的安全威胁明显更大。
6G现是什么状态,什么时候到来?
1 月 19 日消息,据 DIGITIMES 研究报告,随氮化镓 (GaN) 通讯元件于工艺及磊晶技术持续精进,将由现行散热较佳的碳化硅基氮化镓 (GaN on SiC) 结构,朝着即将试产的 GaN on GaN 及磊晶质量改善后的硅基氮化镓 (GaN on Si) 架构发展,以支持后续 6G 网络通讯在低轨卫星及智能手机等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