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和技术,治理“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企业对于数据权益、算法权力和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要有效遏制“大数据杀熟”现象,需在现有的约谈、处罚整改等监管形式上,进一步完善市场和技术规制。
三个滥用
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本质,可以总结为三个“滥用”:滥用数据权益、滥用算法权力和滥用市场地位。
从数据维度来看,“大数据杀熟”是经营者对于数据权属的争夺和滥用。
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个人信息、购买产品信息、商品流转信息等数据。由于消费数据存储于平台的系统和服务器中,因此常常为企业所掌控。
“大数据杀熟”行为就是基于企业对于相关数据的滥用从而获得消费者的个人画像,并实施区别定价进行“杀熟”。目前,关于企业对消费数据规范使用的问题,国家层面还没有清晰的法律规定。在规制缺失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企业肆无忌惮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滥用。
从算法维度来看,“大数据杀熟”是经营者对算法和技术的滥用。
算法的优化和技术的进步,本应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但在互联网世界中,一些经营者利用算法的高技术性和高隐蔽性,采用歧视性的算法匹配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从市场地位维度来看,“大数据杀熟”是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平等交易。
目前,发生“大数据杀熟”的互联网平台多是在市场上占有较多份额、在一些特定服务行业内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商业平台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技术,凭借市场地位设置不平等的交易条件,区别对待消费者,是一种滥用市场支配行为。
三个对策
为有效治理“大数据杀熟”现象,可通过明确数据权益边界、推进算法透明机制、抑制市场支配地位等予以遏制。
第一,明确数据权益边界。
比如,可要求经营者明确向用户及监管部门告知平台收集用户数据的目的、手段、范围、用途等,扩大用户知情权范围,尤其对数据是否会被用于定价须进行详细说明。
又如,强调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等。
第二,推进算法透明机制。
比如,进一步引导企业将算法伦理内化为企业准则,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算法管控制度,积极破解算法权力滥用的问题。
第三,抑制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问题一直是对互联网平台监管的焦点之一。正常情况下,对于实施“大数据杀熟”的企业,消费者感知到其杀熟行为后可以选择其他平台。但是,一旦实施“大数据杀熟”的企业形成市场支配地位,消费者就无法选择,只能被迫继续使用其产品或服务。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不公平价格行为、“大数据杀熟”等情况予以明确界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出台具体措施,进一步抑制互联网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效治理“大数据杀熟”现象。
“万物互联”是IoT行业的终极理想,IoT Analytics统计当前全球活跃的IoT终端数量为123亿台,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终端突破270亿台。
机器学习算法开辟了一个新的可能性领域,可以将视觉嵌入到产品中,使家庭、工作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地方更安全、更高效。为了在更多用例中真正发挥智能视觉的潜力,开发人员需要更节能、更灵活的嵌入式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要求使用电池供电,易于安装和维护,同时能够提供对我们想要检测和监控的事物进行有效智能检测所要求的视觉性能。机器学习建模和处理的先进性也是智能相机广泛普及的关键。
美国业者IonQ与韩国车厂Hyundai Motor正在合作开发一种新的变分量子特征求解器(variational quantum eigensolver,VQE),用以研究锂化合物与电池内化学品的交互作用。
随着世界各地不断发展的进步和最新的技术发明,建筑行业也对欢迎该领域的技术持开放态度。这些最近的增强功能之一是架构技术。建筑技术是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和人工智能在建设项目和建筑物中的应用,它是根据其在建筑行业的使用要求而设计的。
说起特斯拉(Tesla),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是由“硅谷钢铁侠”之称的马斯克创立的一家顶尖电动车品牌,靠着科幻的外形以及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吸引大量粉丝。除了自动驾驶技术,其RFID卡片钥匙,也是吸引粉丝的重要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