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混合微型机器人可在体内递送药物 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

标签:机器人
分享到: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的科学家将机器人技术与生物学相结合,为大肠杆菌配备人工组件,构建出生物混合机器人,未来有望执行抗癌任务。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大肠杆菌是多才多艺的“游泳健将”,可在高黏性液体中游弋,且具有极强的传感能力。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进一步增强大肠杆菌“超能力”的方法,为其配备各式“武器”。

为构建出这款机器人,研究小组将几个纳米脂质体连接到每个大肠杆菌上,这些球形脂质体外层包裹着吲哚菁绿(ICG,绿色颗粒),当受到近红外光照射时,ICG会融化。脂质体的水性核心内则包裹着水溶性化疗药物分子(DOX)。研究人员还在细菌上附着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当暴露在磁场中时,这种磁性颗粒可以作为微生物高速运动的助推器。连接脂质体和磁性颗粒与细菌的“绳索”则是一种非常稳定且难以破坏的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复合物。

研究人员解释说,一旦这种生物微型机器人集结在肿瘤所在之处,近红外激光会产生温度达到55℃的光线,触发脂质体的熔化过程并释放出其内部封闭的药物。此外,低pH值或酸性环境也会导致纳米脂质体破裂,因此药物会自动释放到肿瘤附近。

研究第一作者伯居尔·阿库勒珀格鲁说:“具有医疗功能的基于细菌的生物混合微型机器人未来或能更有效地与癌症作斗争。想象一下,我们将这种基于细菌的微型机器人注射到癌症患者体内,磁铁可精确地将粒子导向肿瘤。一旦有足够多的微型机器人围绕肿瘤,我们就用激光照射,触发药物释放。对患者来说,这种给药方式是微创无痛、毒性最小的,药物会在需要的地方,而非整个身体内发挥作用。”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继续阅读
全球首台“小型智能机器人移动 CT”亮相

3 月 20 日消息,据“成都发布”消息,3 月 16 日,在第十届四川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健康旅游展上,四川省人民医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医工交叉研发团队在首席专家徐如祥教授领导下成功研制的全球首台“小型智能机器人移动 CT”亮相。

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会因为机器人的出现而改变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协作机器人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线上的重要角色。协作机器人通过和人类的协同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短缺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协作机器人具有智能化、柔性化等特点,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可以自己造自己吗?

2023 年 3 月 2 日消息,目前特斯拉正在得克萨斯州超级工厂举办 2023 Investor Day 投资者日活动。

双足/四足机器人:从电影“流浪”到现实

如果你看过《流浪地球2》,那你一定会被里面的机器狗“笨笨”圈粉,它不仅可以感知主人的情感,自己也拥有丰富的情绪,让人很想在家里也养一只。除了“笨笨”,电影里一台造型别致的“门框机器人”(Framer)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它不仅可以架枪输出,还能加盾防御,安静站在那里时就成了一个安检门,它还可以潜入海底执行任务,几乎无所不能。

我国将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3月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普通人对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关注往往集中在一些热点问题上,比如,新能源汽车卖得好不好?6G技术研发进展如何?怎么看待元宇宙这样的未来产业?国务院新闻办1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6场,工信部负责人回应了这些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