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前身:0G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类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能大部分人所了解的移动通信是从第一代(1G)开始的,又或者认为美国建造了全球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其实都不是。在1G正式商用之前,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0G,在技术与市场充分成熟之后,1G在1979年12月1日,日本建成了全球首个正式商用的1G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给大众使用。
早在1971年,芬兰就建立了全国性的基于Autoradiopuhelin (ARP)技术的公共移动蜂窝无线电话网络,该网络也是为汽车车载电话提供服务,工作于150MHz频段,但是电话只能人工接通,没有明显的移动能力和管理功能,也不能自动切换。
爱立信在瑞典也有一个自动化的车载电话系统,但不是蜂窝型的,相当于只能点对点,有点类似于早期的对讲机,只不过具有自动化接通功能。
芬兰的车载电话系统属于非自动化蜂窝系统,而瑞典的则属于自动化非蜂窝系统。
因此,那时候的“车载移动电话”一直被业界称为移动通信的0G。
1979年12月1日,位于日本东京的NTT公司(Nippo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日本电报电话公司)一片欢腾,这一天,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个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的国家,NTT也成为全球首家1G移动通信商用运营商。
虽然NTT当时推出的还只是一个可以移动的“车载电话”,但它是属于真正的1G移动通信系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NTT推出的1G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真正的“蜂窝网络”,它由多个基站组成,能够自动切换,呼叫者只需拨号即可自动接通,不像当时的程控电话网络一样需要人工接线员才可接通对方,NTT的网络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由 88 个基站组成蜂窝网络,覆盖东京所有地区的无线电塔(与 IMTS 中的网络仍然是 PSTN 不同);
支持在不同蜂窝站点之间切换呼叫(与 IMTS 中的呼叫不同,在 IMTS 中呼叫只能连接到一个无线电桅杆);
与人工手动切换呼叫的 ARP 不同,可以实现自动化切换。
所以,日本NTT公司推出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真正的商用化移动通信网,其中心化运营对应着移动通信的蜂窝式技术,商业与技术两者完美结合。
可以说NTT既开启了全球移动通信的正式商用之路,也开创了移动通信运营商这种中心化运营商业模式的先河。
此后的2G、3G、4G,到如今的5G都采用这种模式。
不仅是中国的这些探测器,火星上目前所存在的所有探测器几乎都不能正常无法进行之前的研究工作,通信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干扰,现在地面人员都无法和火星附近的探测器取得任何的联系。
试想有一个可以弯曲和转动的机械臂,它的每个轴都配备了十分精准的电机驱动器、传感器或机器视觉,仿佛在演奏一曲运动交响乐。但如果没有“指挥”告诉系统的每个器件在何时该如何执行各自的操作,那么机械臂可能会发出刺耳的碰撞声和金属摩擦声。
1 月 4 日消息,据新华网报道,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岸电台近期开通了北斗安全信息播发业务,面向我国北方海区播发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等与船舶航行安全相关的北斗海上安全信息。
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类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能大部分人所了解的移动通信是从第一代(1G)开始的,又或者认为美国建造了全球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其实都不是。在1G正式商用之前,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0G,在技术与市场充分成熟之后,1G在1979年12月1日,日本建成了全球首个正式商用的1G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给大众使用。
10 月 15 日消息,现代摩比斯近日宣布成功开发出车载 5G 通信模块技术,并称该技术基于 5G 移动通信技术,被视为推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大容量数据处理、实时连接技术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