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等牵头制定,全球首个人机交互情感计算国际标准发布

分享到:

11 月 23 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牵头制定的“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ISO / IEC 30150-1:2022 Information technology—Affective computing user interface (AUI)—Part1: Model)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此项国际标准于 2017 年在 ISO / IEC JTC1 / SC35 文化及语言适应性工作组(WG5)立项,2022 年 6 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是全球关于情感交互的首个国际标准。

“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内容上涉及情感计算相关基本术语和情感交互模型,包括情感交互过程、情感交互框架等规范性描述。IT之家获悉,该标准使计算机系统分析识别情感、实现情感反馈表达的过程和方法规范化,并让用户和计算机对情感的理解和表示达到一致,解决了人机交互领域情感描述方式、情感方式获取和处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各国专家对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标准制定的重要性认定达成一致,推动了 ISO / IEC JTC1 / SC35 情感计算用户界面工作组(WG10)的成立,用以专门研究此类系列标准的制定。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技术用户界面分委会下由中国牵头成立的第一个工作组,首任召集人由软件所研究员王宏安担任,成员国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中国、日本、韩国等。

“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的发布将推进国内外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标准的研究进展,并提高我国在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影响力。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系列标准的研制也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继续阅读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晶体管器件物理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有机分子晶体器件的载流子输运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CAA新结构的3D DRAM研究取得进展

随着尺寸的不断微缩,1T1C结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存储电容限制问题愈发显著,导致传统1T1C-DRAM面临微缩瓶颈。基于铟镓锌氧(IGZO)晶体管的2T0C-DRAM有望突破1T1C-DRAM的微缩瓶颈,在3D DRAM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但目前的研究工作都基于平面结构的IGZO器件,形成的2T0C单元尺寸(大约20F2)比相同特征尺寸下的1T1C单元尺寸(6F2)大很多,使IGZO-DRAM缺少密度优势。

中科院等牵头制定,全球首个人机交互情感计算国际标准发布

11 月 23 日消息,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牵头制定的“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ISO / IEC 30150-1:2022 Information technology—Affective computing user interface (AUI)—Part1: Model)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此项国际标准于 2017 年在 ISO / IEC JTC1 / SC35 文化及语言适应性工作组(WG5)立项,2022 年 6 月由

人机合奏!避免AI创作音乐版权问题

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新领域。但是,对于每一个关于版权的棘手问题和广泛操纵的潜力,生成的艺术也能激发出奇迹和敬畏。例如,请看这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实验,它为创作的音乐创造了万花筒般的视觉景观。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垂直纳米环栅器件方向取得进展

与目前主流的FinFET器件相比,纳米环栅器件(GAA)在可微缩性、高性能和低功耗方面更具优势,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垂直纳米环栅器件(VGAA)由于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多的集成自由度,可增加栅极和源漏的设计空间,减少器件所占面积,更易实现多层器件间的垂直堆叠并通过全新的布线方式进一步增加集成密度,因此,成为2纳米及以下CMOS和高密度DRAM等逻辑及存储芯片制造技术方面极具潜力的基础器件。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