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吹爆的ChatGPT,对数字经济有何影响?

标签:ChatGPT
分享到:

近日,ChatGPT火爆全网,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成为了科技圈的新晋“顶流”。从本质上来讲,ChatGPT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通过大规模的语言学习训练,能够生成文章、计算机代码等,也可以完成一些由人工处理的知识工作,根据文字内容转化为绘图等艺术表达形式。

ChatGPT的“出圈”意味着一个AI大规模商业化时代的到来,有望打开千行百业的海量应用场景,迎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那么,全网吹爆的ChatGPT,对数字经济有何影响呢?

ChatGPT的横空出世,对数字经济领域来说是惊喜与危机并存。

一方面,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大模型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算力资源。有数据显示,ChatGPT的总算力消耗约为3640PF-days(即假如每秒计算一千万亿次,需要计算3640天),需要7~8个投资规模30亿、算力500P的数据中心才能支撑运行。由此可见,生成式AI对算力的需求是超乎想象的,这为算力及基础设施相关赛道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算力、算法、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在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其中,算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新型基础设施等国家政策规划出台,我国智算中心掀起建设热潮。

当前不少地方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元宇宙等创新驱动型产业,这些创新产业发展需要大规模智能算力支持。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已出台政策推进智算中心建设。智算中心的创新发展有望带动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倍速增长,为数字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另一方面,由ChatGPT引发的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风险也将给数字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其实AI伦理风险也一直被广泛关注,ChatGPT涉及的网络数据安全合规主要涉及数据获取,及恶意滥用所产生的问题。ChatGPT的信息编写功能可能导致网络虚假信息泛滥,并且网络用户更加难以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由此网络空间舆情治理压力势必增加。

不过,好在我国先后颁布的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技术滥用规定了详细的法定义务和监管体系,足以应对短期内ChatGPT可能导致的网络安全风险。

结语:作为AIGC领域的里程碑式应用,ChatGPT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为AI产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其他人工智能技术一样,ChatGPT也具有两面性,在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可能因其滥用而产生一些负面的社会效果,需要加强监管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继续阅读
ChatGPT成功用脑电波发邮件的联动脑机接口

5月16日消息,最近,Araya团队在脑机接口实验中成功地使用了ChatGPT,并利用EEG数据训练AI模型来操纵Gmail。

ChatGPT会引起人类恐慌吗?

最近,OpenAI似乎成了众矢之的。意大利个人数据保护局率先动手,拉响了“数据安全”的警报。紧接着,德国、法国、荷兰和爱尔兰等也纷纷来“取经”。不过据业内人士表示,在个人数据保护上欧洲向来严格,而且欧洲的隐私监管机构往往独立于政府机关。 各国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近期ChatGPT确实出现了bug。三星机密资料外泄,GPT-4动了逃跑的心思,甚至还出现聊天机器人教唆人类自杀事件。 虽然目前ChatGPT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没必要因噎废食。监管不是唱衰人工智能,而是“让我们享受AI

ChatGPT抢饭碗会抢其他行业的饭碗吗 ?

ChatGPT是一款发布于2022年11月的自然语言处理 (NLP) 工具, 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完成文案、邮件、翻译、代码的撰写。

百度会研发成中国版ChatGPT吗!

今天下午,百度正式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文心一言”,并展示了它在文学、商业、数理推理等方面的多模态表现。

ChatGPT即将可以支持视频了 ?

作为当前最火的生成式AI,ChatGPT表现出来的能力在这两三个月中已经震撼了全球,几乎所有行业都在考虑接入AI,更可怕的是ChatGPT还在不断进化,当前的模型还是21年发布的GPT-3.5,下周就要推出GPT-4了。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