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概念走高,谁是潜在受益者?
3月2日,6G概念股大幅走高,国脉科技(002093.SZ)、本川智能(300964.SZ)在上午即强势涨停,带动板块整体上涨。消息面上,工信部前一日(3月1日)表示,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作为5G的下一代通信技术,6G有何特点,中国在6G研发上有哪些领先成果?谁又是可能的受益者?
我国高度重视6G研发工作
对比5G来看,6G拥有一系列的优势:峰值速率上,6G提升效果约在10~100倍;时延指标上,6G只有5G的十分之一,同时6G具有超高可靠性,中断概率小于百万分之一。简单来说,6G更快,延时更小,更加可靠、稳定。
作为5G的下一代通信技术,我国一直高度重视6G的研发工作。2023年年初,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就表示,今年将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而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我国也明确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
官方此次明确提出2023年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也令6G路线进一步明晰。在业内看来,未来3-5年将成为6G潜在关键技术的窗口期,是抢占通信领域技术制高点和培育产业基础的关键。截至2022年年中,中国6G技术的专利申请量高达3.8万项,相关技术专利占比高达35%,位居世界第一。
2022年中国较为瞩目的6G研发成果是:紫金山实验室发布360-430GHz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资料显示,现阶段6G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将频率跃入太赫兹频段,而紫金山实验室的成果显然是6G领域的关键性突破。
那么我国为何要在6G领域投入如此多的关注呢?也许有人说,目前5G通信已经“够用”,为何还要继续研发6G技术?
其实,按目前机构的判断,6G主要面向的群体或是B端,而不只是C端。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又或是元宇宙,更快、更稳定的通信技术,是这些前沿科技实现的基础。6G已被业内视为未来通信的基石。IMT-2030(6G)推进组研究认为,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这又涉及到物联网、智能连接概念。
6G潜在受益者有哪些?
据申港证券研报,在5G三大应用场景——eMBB(增强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性超低时延通信)、mMTC(海量机器通信)的基础之上,6G将新增人工智能以及感知两大应用场景。
相较于5G的技术架构,从地面接入向空天地海泛在接入转变,是6G相较于5G的重要变化之一。整体网络架构需要支持天基、空基、地基多种接入方式,固定、移动、卫星多种连接类型,个人、家庭、行业多种服务类型,并实现网络侧的多接入、多连接、多服务融合。
由此可以看到,卫星互联网是6G网络架构重要环节,而我国的卫星联网,就是北斗系统。作为目前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受我国高度重视,目前在轨服务的北斗卫星共计45颗,空间和地面基础设施均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能力,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到十四五末,争取产值翻番突破万亿,全球市场份额翻一番。
而在卫星导航领域,中国卫星(600118.SH)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能力,是行业翘楚。此外,铖昌科技(001270.SZ)、航天宏图(688066.SH)等公司近期受机构关注度较高。
除卫星导航外,近期不少A股上市公司也相继披露6G进展。中兴通讯方面透露,已启动6G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与业界同行开展交流合作。烽火通信近期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6G将实现服务场景智慧互联,全面支撑智慧生活、智慧行业的社会发展。而通宇通讯方面则称,该公司在6G领域已有一定预研积累,目前在射频通信领域专利可满足2G到6G多网络制式的多样化产品需求。
最后,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由于技术积累优势、资源优势等,也显然会受益。
4月20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十五所称,完成国内首次太赫兹(THz)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可用于支持6G通信。该技术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实时传输,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用率,为我国6G通信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VR/AR、三维(3D)媒体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传输数据。
3月2日,6G概念股大幅走高,国脉科技(002093.SZ)、本川智能(300964.SZ)在上午即强势涨停,带动板块整体上涨。消息面上,工信部前一日(3月1日)表示,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作为5G的下一代通信技术,6G有何特点,中国在6G研发上有哪些领先成果?谁又是可能的受益者?
6G现是什么状态,什么时候到来?
1 月 19 日消息,据 DIGITIMES 研究报告,随氮化镓 (GaN) 通讯元件于工艺及磊晶技术持续精进,将由现行散热较佳的碳化硅基氮化镓 (GaN on SiC) 结构,朝着即将试产的 GaN on GaN 及磊晶质量改善后的硅基氮化镓 (GaN on Si) 架构发展,以支持后续 6G 网络通讯在低轨卫星及智能手机等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