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飞思卡尔的接触实际并不长,之所以能走进她完全是受飞思卡尔的社区的影响。见到征文活动就诱使自己想把一些切身的感受说给大家。
本人当初是学自动化的,与单片机和嵌入式技术打交道完全是出于爱好。最初是因感兴趣才开始由数字集成电路入手来搞小设计和小制作的,记得第一个作品是绕线控制器。是采用十进制计数器、译码器、数码管、码盘和继电器等来构建的。要知道那时还没有电子一条街之类的场所,要买集成电路等器件,我是到大学的实验室兼开发部去买。也是从那里我才知道了刚兴起的单片机。当时知名的单片机要数intel的51系列单片机和摩托罗拉的6800系列单片机。由于当时51系列单片机的资料相对比较多,就开始了对它的学习。
记得那时在南方较有代表性的要属依托于复旦大学的启动计算机厂,在北方较有影响性的有天津纺织工学院等,那时天津的单片机学会就是挂靠在纺院。但较遗憾的是他们后来将发展方向转到了销售剑龙牛仔裤上,渐渐地就失去了在这方面的影响力。现在在北方乃至全国当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嵌入式方面的影响力最为显著,它在此类书籍的出版方面也是最多的。
随着ARM的兴起,一些原本搞单片机的人也开始向ARM转移。我是在指导学生比赛时才感知到ARM的冲击力,因为当时的比赛规定只有使用恩智浦LPC系列的作品才能够进一步入围参加全国的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大赛。也是从那时才开始学习ARM cortex-M0和cortex-M3。后来随之接触的增加,才了解到有许多厂家在生产ARM产品。以cortex-M0为例,新唐出品的就有M051系列(与51系列单片机的性能兼容)、NUC100系列等,恩智浦出品的有LPC1100系列,意法半导体出品的有STM32F0系列等,飞思卡尔在cortex-M0+方面则推出了KL26等。
我接触到飞思卡尔产品完全是依靠社区的影响力,记得最初的接触是在飞思卡尔社区见到了关于FRDM-KL25Z开发板的活动,由于先前从未用过飞思卡尔的产品,虽然心里很想参加并且下载了相关的资料,但还是在犹豫中错过了时机。所幸的是在随后又开始组织了关于YL-KL26Z 开发板的活动,这次没有再次错过时机。
其实能参加这次活动,除了感谢组织者,还要感谢那些早早就在社区发布出来的YL-KL26Z 开发板光盘资料,没有它如果不是老队员,心中就没有底敢参加。毕竟开发板是很新的东西,不摸底就很难达到社区组织者的要求。此外,也会辜负了组织者所提供的来之不易的开发板。起码我是见到光盘资料后,才清楚用KEIL是能够进行YL-KL26Z 开发的。
由于KEIL是51单片机开发者都很熟悉的开发工具,有了这一基础就不愁程序的编写及编译了。此外,见到驱动程序和下载方法,就不再担心编好的程序无法下载到芯片中。见了示例代码,就安心于能在示例代码的基础上改造出新的功能、掌握片内功能单元的使用方法,进而可以设计出符合应用要求的程序。 将飞思卡尔的cortex-M0+与其它厂家的cortex-M0相比较,其性能是较为突出的,以KL26Z128V4为例,它有128K内部Flash、32K的SRAM、8通道16位ADC、低功率触摸传感界面及I2S等。这样的指标是在同类产品中较难得到的,在设计产品过程中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设计要求。 在接触飞思卡尔产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社区是一道指引初学者入门的光,在这里可以便捷地收集到相应的资料,可以相互交流,彼此既为朋友又互为师长。
在社区内借助活动的资助,使相关技术的爱好者能得到极大的帮助,从某种意义讲,它的作用要强于一些教育部门和机构的作用,例如要是在高校你要新增设一门课程那是很难的,需经过论证和审批等。你要想更新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是件随心所欲的事,那是要修改教学大纲的,是个人不能自主的,所涉及的实验器材也是难以得到的。记得一次申请开单片机的选修课,院长问需要实验设备吗,当予以确定性的回答后,选修课也就夭折了。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就可以看出几乎是一塔儿的软件设计,而内容也多集中在网页设计和数据库应用方面。要知道硬件设计,就得老师和学生自己花钱了。由此来看社区的作用是不是十分显著。
其实从辩证的观点看,社区在培育技术人员成长的同时,也在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在培养的技术人员推动作用下,其设计的产品和所用的技术也能扩展相应厂家的产品并为商家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
感谢飞思卡尔社区,它使我接触并了解到飞思卡尔产品,使我学习并能够利用飞思卡尔产品。在教学过程中,是会带着学生用飞思卡尔产品来搞设计的,以起到技术扩展倍增器的作用,从而不辜负社区对我们的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