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31|回复: 11

[求助] KE06 UART的idle line wake up功能迷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9

帖子

0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最后登录
2019-2-28
发表于 2015-11-30 1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用KE06系列,想用在多机通信项目中,被寻址的节点才接收并响应(网络不大,但有一个STM32F单片机控制设备)。
uart的idle line wake up功能,看了些资料(包括几个不同厂家单片机),发现越看越迷惑,描述如下,搞的我不知哪个才是对的或者我理解错了,两点迷惑如下:

1. 关于功能本身描述的迷惑。
KE06系列(KE06P80M)的datasheeet中idle line wake up这一小节中说,“接收一帧数据结束后,又收到idle character,则硬件自动清零RWU,状态寄存器中IDLE位置1.关于idle character的判断,又需根据控制寄存器UART_C1中的ILT位,该位为0,则从数据的start位后计数高电平;该位为1,则从stop位后计数高电平个数”。
有2个疑问:
① 因为start位低电平,后续虽为高电平,还能认为是idle frame character吗?
② 是前一帧数据接受完,然后有接收到一个idle frame character,则置位状态寄存器S1中IDLE位(若使能IDLE line中断,则同时也产生中  断)?   (关于这个,和2中的②对比看后,就感觉很疑惑)
③ 是不是UART 的IDLE LINE wake up这个功能,各个厂家的标准都不是一样的?貌似不同厂家单片机,这个功能不是兼容的??

2. 关于这个功能的用途的迷惑。
① 在百度上,有人说是:用来和DMA配合用,即当一帧信息接收完,同时又有IDLE interrupt,此时表明这一帧信息发完了,DMA可以读数了,这样说貌似就是和idle frame后续的第一个字符无关。
② 另有人说是,在多机通信中,用来接收匹配自己地址的数据块,即idle frame后接着的第一个字符表示地址,该地址字符接收完后产生IDLE标志或IDLE 中断,以决定是否接收后续的数据。

手上就一个开发板,不方便模拟这种场景,请大神权威指点!!!
我知道答案 目前已有11人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主题

3600

帖子

0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781
最后登录
1970-1-1
发表于 2015-11-30 10: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1. 我觉得以下这段文字应该描述得很清晰啊,请参考。
2015-11-30_10-42-29.jpg
2. 各个半导体MCU的Idle wake up功能是否相同,这点我不确定,需要对照参考手册来确定
3. KE06不支持DM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6 07:38
  • 签到天数: 73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21

    主题

    3486

    帖子

    6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093
    最后登录
    2024-1-7
    发表于 2015-11-30 1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帮顶一下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9

    帖子

    0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最后登录
    2019-2-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1: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uto300 于 2015-11-30 15:19 编辑
    FSL_TICS_ZP 发表于 2015-11-30 10:47
    1. 我觉得以下这段文字应该描述得很清晰啊,请参考。

    2. 各个半导体MCU的Idle wake up功能是否相同,这点 ...

    谢谢回复!
    还有点小问题:
    ①  一帧数据接收完后,再接收到一个idle period,则置位IDLE位,是这样吗?    IDLE的置位与下一帧的数据没什么关系吧?
    ②  因为Idle wake up用在uart的多机通信中,是多个MCU直接在TTL电平下按一定方式连接实现的吗? (而不必转成RS485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主题

    3600

    帖子

    0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781
    最后登录
    1970-1-1
    发表于 2015-11-30 13: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auto300 发表于 2015-11-30 11:44
    谢谢回复!
    一帧数据接收完后,再接收到一个idle period,则置位IDLE位,是这样吗?    IDLE的置位与下一 ...

    可以这么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9

    帖子

    0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最后登录
    2019-2-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5: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个问题:
    因为Idle wake up用在uart的多机通信中。这个多机通信的物理实现是多个MCU直接在TTL电平下按一定方式连接实现的吗? (而不必转成RS485网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主题

    3600

    帖子

    0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5781
    最后登录
    1970-1-1
    发表于 2015-11-30 17: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auto300 发表于 2015-11-30 15:21
    最后一个问题:
    因为Idle wake up用在uart的多机通信中。这个多机通信的物理实现是多个MCU直接在TTL电平 ...

    我觉得两者没有因果关系吧,但是实现多主机链接的话,是可以按照此图链接的 Untitled.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4 16:5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主题

    602

    帖子

    0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2
    最后登录
    2020-8-25
    发表于 2015-11-30 17: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FSL_TICS_ZP 发表于 2015-11-30 10:47
    1. 我觉得以下这段文字应该描述得很清晰啊,请参考。

    2. 各个半导体MCU的Idle wake up功能是否相同,这点 ...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9

    帖子

    0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9
    最后登录
    2019-2-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9: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FSL_TICS_ZP 发表于 2015-11-30 17:17
    我觉得两者没有因果关系吧,但是实现多主机链接的话,是可以按照此图链接的
    ...

    感谢版主的耐心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3-29 09:54
  • 签到天数: 41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21

    主题

    2928

    帖子

    0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3307
    最后登录
    2021-4-7
    发表于 2015-11-30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帮顶一下。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恩智浦技术社区

    GMT+8, 2025-7-25 21:04 , Processed in 0.114214 second(s), 3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