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它既含有儿女对家的思念,也蕴含着长辈在家对儿女归来的期盼。尽管我们一家都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但从一位亲戚的身上却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老人的子女在多年前就去国外发展了,只留下两位老人在国内生活。今年为了满足两位老人的心愿,儿女决定错开来,以便陪伴的时间能相对长一点。女儿是先到的,儿子便推迟到年除夕晚上到,并要我们到机场城际大巴站去接他。然而没想到的是机场大巴已经停了,因此只能开车到北京去接。 此时的道理是那样的沉静,正孕育着鞭炮齐鸣、礼花绽放前的积蓄。 只有到家前才能见到路边的啤酒工坊还亮着温暖的灯火。 当我们回来时,见到门上窗花立刻感会到春节的红火,地面上风信子仿佛也在诉说着春的信息。 见到老奶奶我打趣地说“今年您高兴吧,他们俩都回来了。” 只见老人眨着眼慢悠悠地说“高兴倒是高兴,要是琳琳(孙女)也回来就好了!”我们都逗她说“看看老太的条件又提高了。”,老人的一片期盼之心尽显无遗。 老人这我们是每年必到的,这里不仅我们是亲戚,更包含着我们对老人的敬重。静举两个小例子,一个是当年老人涨退休工资,没等保姆们提要求,就相应地也给她们提高了一部分工钱;另一个是老人退休前一直是所老牌大学的化工专业掌门人、博士生导师,在75岁生日那天,自行捐出80多万存款来设立奖学金以资助和奖励学生学习。 处于这份敬重,平时也会问问老人有什么需要做的或是打一下老人喜欢吃的菜好换换口味。 一转眼,假期就要结束了,为了带去家乡的味道便按他们的需要列出一份采购单,有麻将、枸杞、牛肉粒、干菊花、山药干、山楂、小宝栗子等,最不好学摸的要属芝兰斋的糕干,因为只有特定的店才有。 可喜的是记忆中的那家店居然开门了,闲聊中才得知,起初他也准备节后再开工的,没想到他的朋友也要为国外的人带,所以就提前开工了,我也就到了个便车。
看来不管走的有多远,也无论身在何处,想的还是家乡的味道,有的还是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和情怀。每到春节这种情怀就变得愈加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