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时间390 小时
UID3007495
注册时间2015-12-22
NXP金币129
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1-7-5 15:45 |
---|
签到天数: 66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金牌会员
 
- 积分
- 5618
- 最后登录
- 2021-12-22
|
本帖最后由 okwh 于 2018-11-16 16:18 编辑
最近几年,NXP有了不少颇有创新的LPC产品,引人瞩目。不少人开始转向LPC系列。
多年前,我也是认真比较了各家产品后选定LPC作为我主要了解的MPU.
这些创新包括: SCT, FlexComm, 双核,跨界等,这些正是实时嵌入系统非常需要的功能(我指的是对控制精度、准确度、速度有较苛刻要求的系统如一些关键设备仪器,非嵌入Linux系列,非量大面广系列),虽然学习不容易,但一旦掌握可以大大提高设计能力。
如今 LPC546xxx、LPC55xxx、iMX.RT 都已经出现, LPC家族日渐丰富,LPC17/18/2x系列的更新换代逐渐提上日常。
建议NXP就LPC分类、用途、选型、利弊、历史演化进行系列详细的介绍,方便选择决策和使用。特别是从用户角度提供选型方法:比如:除了主频、ROM、RAM、COM、SPI、I2C、USB、Timer、PWM外, 增加自己的特色跟用户需求如何实现的关系,比如声频视频分采集、识别、存储、重放、传送,计算分整数、浮点、FFT、DSP、人工智能计算、迭代/卷积等及其应用,双核的配合关键点如中断时间关系、数据缓冲交换区、功能分配设计、节能设计,可外扩ROM、RAM时的设计范例、设计关键,外扩接口如IO扩展、ADC、DAC、LVDS、各种视频接口声频接口USB接口设计范例,只有丰富的设计范例和设计规范才会让保证用户成为忠实用户。同呼吸共命运。
比如有些公司 可能同类产品分几个档次规划,就可能需要使用兼容好的不同层次MPU, 就很可能遇到系列选型问题。比如我就有些纠结:抵挡选LPC54114,中高档选LPC546XX还是选LPC43XX呢? 涉及的试验成本有些复杂,我总不能都试验一遍。
比如 便携的非便携的、普及用和专业使用、遥控用的和桌面用的、单一功能、多功能、高性能,和PC联机使用和脱机使用的。若能有系列兼容性高分层次的MPU,无疑会大大简化设计复杂度,也为和NXP一起成长留下了念想。
据说,目前NXP在中国市场的盈利已经占其全部的50以上, iMX.RT 甚至是其中国团队研发,但我个人感觉NXP对潜在用户的培育远远不够,比如LPC43系列的中文说明书迟迟不能提供, iMX.RT在使用范围上略有尴尬之处,一些优秀的技术如SCT、FlexComm学习难度比原有的难度要大等等。
当然这是我这个业余插班生的个人感觉。
所以希望NXP公司技术专家以及高手们能不吝赐教,让更多人掌握这种堪称利器的MP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