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1278064213 于 2019-5-31 10:12 编辑
LPC800系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2012年11月,恩智浦发布了业界第一颗基于Cortex-M0+的LPC81x,支持16K Flash,并于次年7月正式量产;
2014年10月,LPC82x正式量产,支持32K Flash;
2016年8月,推出了经过简化的LPC83x;
2016年12月,与Freescale合并后的恩智浦正式宣布了新的LPC800路线图,计划于2017年相继推出支持64K Flash的LPC84x和精简设计的LPC80x。
起因
在此之前,恩智浦已经推出了基于Cortex-M0内核的LPC1100(2009年),代号“吸血鱼”(亚马逊河中的一种小鱼,据称能进入在河中洗澡的人体内),意为小而极具攻击性。LPC800的开发代号“哪吒”,意为小而勇敢。为什么要在LPC1100推出3年之后,又推出LPC800系列?“哪吒”的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
“哪吒”项目的策划始于2009年初,LPC1100刚刚发布不久,LPC团队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让32位MCU跟8位单片机一样简单易用?很快,团队列出了几条“简单易用”的准则:
能否象8位单片机一样启动?
GPIO操作能否更加迅速?
外设能否更加小巧、灵活?
封装要小;
PCB布线要简单;
...... ......
孕育
接着,设计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由我领导的LPC中国设计团队。在2009年的某一天,当我踏入时任LPC MCU产品线总经理的Geoff Lees(没错,就是现在恩智浦MICR业务部的老大)的办公室时,就被墙上的白板吸引住了– 上面写满了LPC800的规划思路。Geoff告诉我,LPC800必须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定义和设计,令我激动万分。
后来,每次去美国,LPC团队都会在那块白板上不断改进我们的设计。在之后的一年多里,那面白板就没有被擦掉过。。 塑形
LPC中国团队给项目取名“哪吒”,寓意LPC800能够象哪吒一样大闹中国MCU之海。Rob Cosaro是LPC的首席架构师(现在他是NXP Fellow,去年曾经来深圳给工信部开过讲座,是位名副其实的技术“网红”),他提出了各种创新的点子,让LPC800的思路愈发清晰了:
外设要去除“大而全”,变得灵活、轻便。为此,重新设计了UART、I2C、SPI等外设模块;
针对不同应用可以有不同类型的定时器(Timer)。为此,设计了SCT和MRT;
支持8位单片机小封装。LPC800支持TSSOP20/16小封装,甚至还为“发烧友”准备了DIP8封装;
特别地,LPC800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开关矩阵(SWM)模块,能够将数字外设功能映射到任意一个GPIO引脚上,从而大大简化PCB设计,成了硬件工程师的最爱;
另外,工艺从0.18um改至0.14um,减少芯片面积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芯片的功耗;
一开始选择了Cortex-M0内核,后来切换到Cortex-M0+。 诞生
随着芯片规划的不断完善,对各个模块和芯片的设计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宝剑锋从磨砺出,从“哪吒”项目提出到第一颗LPC800问世,花了整整三年。想起神话故事中的哪吒三太子,其母怀胎三年方才生产,不生则已,一生惊人。LPC800也像哪吒一样,经历了出生的磨难,却变得更加骁勇善战,在32位替代8位的战场上,方兴未艾。
成长
现在LPC800系列变得越来越壮大了,已经拥有多个子系列:
LPC8N04
LPC80x
LPC81x
LPC82x
LPC83x
LPC84x
关于这些子系列的特点和差异,小编后续再慢慢和各位看官介绍,敬请期待。
|